安徽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师们。 新华社记者 张 端摄 古籍修复前后对比。 安徽省图书馆供图(新华社发) "> 古籍修复前后对比。 安徽省图书馆供图(新华社发) 晨光穿过枫杨树叶缝隙,洒落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安徽省图书馆。 在这里,历史文献部的古籍修复师臧春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他拿起润湿的毛笔,将褶皱的破碎纸片展平,再拼接到一起。这是古籍修复的关键环节,臧春华不敢马虎。 1913年建馆的安徽省图书馆古籍资源丰富,作为我国建立较早的公共图" />
安徽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师们。 新华社记者 张 端摄
古籍修复前后对比。 安徽省图书馆供图(新华社发)
晨光穿过枫杨树叶缝隙,洒落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安徽省图书馆。
在这里,历史文献部的古籍修复师臧春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他拿起润湿的毛笔,将褶皱的破碎纸片展平,再拼接到一起。这是古籍修复的关键环节,臧春华不敢马虎。
1913年建馆的安徽省图书馆古籍资源丰富,作为我国建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,这里藏有古籍35万余册。2025年1月,安徽省图书馆入选“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”。
今年39岁的臧春华和同事们长年累月地重复着配纸、补破、装订等工序。“修复一册古籍短则几天、长则数月,甚至更久。”臧春华说,从事古籍修复工作,耐心、细心、责任心缺一不可。
貌似单调的修复时光,古籍修复师们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。“有的古籍内容很有意思,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。每本书的装帧、破损情况不同,看似重复的工作实则有各种变化,所以我们对每本书都会有期待。”85后古籍修复师耿宁说。
“呵护好这些古籍,让它们从过去走向未来,这是古籍修复工作的意义所在,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到我们这项事业中来。”臧春华说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08月14日 10 版)
配资股票交易,加杠杆炒股的平台,杠杆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